“現代農業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當今,在中國,隨著農民、土地、產業功能、農業政策等一系列農業基本形態的發展變化,農業正處于變革期,一個完全不同于傳統農業的形態正在形成,“農業”的概念正被重新定義。面對這種情況,未來煙葉生產應如何更好地適應形勢?如何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大局?如何更好地完成煙農增收這個行業新的重大的歷史任務?
自2013年國家局黨組作出煙葉生產實行“雙控”的戰略決策以來,行業漸進調減煙葉總量1400萬擔,但截至6月初,煙葉庫存量(把片混算)可使用年限仍增加到43.3個月。控面積、守紅線已是常態,巨大的壓力面前,煙農利益如何保證?
一邊是大農業發展的新變化,一邊是煙葉生產的巨大壓力,兩難之中,如何前行?安徽皖南煙葉走出了一條可以復制的“皖南經驗”——
一個靶心:煙農增收是目標
宣城,東眺太湖,南倚黃山,西靠九華,北通長江,是長三角的一塊“風水寶地”。優越的區位優勢、優美的生態、豐美的物產使得宣城經濟發展迅速,2017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590元。作為農村經濟較發達的煙區,皖南經過20多年的發展、調整,煙葉生產已呈現“雙高”勢態:2017年煙農戶均規模近70畝,戶均收入超過30萬元,戶均收益超過10萬元。
煙葉生產事關行業生產的穩定發展,煙農增收事關行業全局的穩定。如果把煙農比喻成煙葉工作的靶心,那么,農民增收就是靶心中最中間的圓點。
在巨大的挑戰面前,我們能做什么?皖南煙區首先摸清了家底:種煙農戶1524戶,基本煙田60萬畝,育苗大棚1197座,烤房9503座,農機7566臺(套)。煙農就是生產力,土地就是生產“大舞臺”,面對還算豐厚的“家底”,皖南煙葉人繼續思索如何利用好這些“家底”,把農民留在土地上繼續種煙?
“通過摸索實踐,我們緊緊扣住‘研發、推廣、生產、營銷、保障’五個產業發展關鍵環節,逐步構建了科技引領煙農增收‘1121’模式,即打造1個科技創新平臺,落實1個‘煙+N’特色產業組合,建立綠色生產、品牌營銷2個主要體系,完善1套增收保障機制,促進煙農增收動能更強、更可持續。”安徽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徐海清說,通過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培育新產業,皖南煙葉最終形成了煙葉主業與多元化產業“雙環”互促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煙葉+N”:走出煙農增收新模式
煙農增收,目標是增收,主體是煙農。煙農想要什么?我們能給什么?為了皖南煙區1524戶的增收大計,皖南煙葉人想盡了辦法。
“民以食為天”,皖南地區有豐富的農產品,經過全面評估生態條件、土地資源、地產風物等基礎條件,摸清皖南煙葉“家底”,皖南煙葉公司確定了以“舌尖上的消費”為核心的煙農增收三年產業發展規劃,著力發展“煙葉+”特色產業組合,即鼓勵煙農以種煙為主業的同時,再選擇一種特色產業,通過“雙環驅動”增收致富。通過走訪市場,皖南煙葉公司瞄準“新奇特優”,將特色產業確定為以健康糧油、生態果蔬、新鮮養殖、功能食品四類為主導。同時,又確定了“三個延伸”產業,即以稻鴨共生為代表的稻田共生產業,以太子參為代表的功能作物產業和以食用菌為代表的煙葉設施綜合利用。
確定了產業方向,煙農種不種?種什么?種幾項?都由煙農說了算。皖南煙葉公司根據每一戶煙農的意愿,推出“一戶一策”的產業套餐,煙農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主動性大大提高。煙農方明財是典型的受益煙農。2017年,方明財家種植煙葉80畝,交售煙葉216擔,實現純收入13.5萬元;種植水稻80畝,出售稻谷784擔,實現利潤3萬元;種植3個棚的瓜果,實現利潤1萬元左右,全年家庭凈收入在14萬元以上。“今年,種植煙葉70畝,雖然比去年計劃調減了,但有了煙草公司給提供的增收項目,今年預期收入只增不少。”方明財充滿信心地說。
皖南煙區的“產業套餐”形式豐富多樣,主要有“煙+水稻”“煙+瓜果”“煙+藍莓”“煙+養殖”“煙+食用菌”等。目前,皖南全區有近40%的煙農具備了兩到三個增收產業,這部分煙農戶均多元化收入可達5.18萬元。
同頻共振:創出煙農增收新機制
滿足了“舌尖上的消費”,還要滿足“舌尖上的安全”。皖南煙葉公司深知,打科技牌,走綠色路,才能把一個個普通的農產品變成“珍珠”,進而將一個個產業串成“珍珠項鏈”。為此,皖南煙葉公司開始筑巢引鳳,打造起了一個科技創新平臺。2017年5月,宣城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煙草公司、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三方簽訂協議,在滬皖現代煙草農業高科技示范園的基礎上,在宣州區共建總面積達到7.2萬畝的宣城現代功能農業科創園。科創園長期流轉土地1萬余畝,除了滬皖示范園外,還有長三角生物功能產品研究院、黃山焦甜香功能性原料研究中心、藍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0家高水平合作伙伴入駐園區。
皖南煙葉公司技術員(右)和琴溪合作社員一起察看甜瓜長勢
在滬皖現代煙草農業高科技示范園,政企研學農5方各司其職、互聯互通、協同協作,擰成一股繩,共同助推促農增收產業升級。為此,科技園的“小伙伴們”明確了“一挖、二引、三提升”的產品開發思路。泥豆、虎杖等一些經濟價值較高且適于與煙葉輪作的農作物被重新發掘;印加果、羽扇豆等外來農作物被引進科技園“落戶安家”;當地特產中草藥太子參經過科研人員的研究,解決了易染病、產量低的難題,每畝可為種植戶增收5000元;石斛中的香料物質,經過提取后被制成爆珠,加入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卷煙制品中??
“農業科技要真正落地,才能真正惠及百姓生活。我們始終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打通科技創新的‘最后一公里’。”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所長王元英語氣鏗鏘。
“雙產業+雙基地”:合作達到新高度
百川歸海,萬物歸一。煙農增收,其根本還是要圍繞“煙”字做文章。在皖南煙葉產區,工商合作共促煙農增收的“雙產業+雙基地”模式,成為目前行業工商合作的一個新高度。
2012年,上海煙草集團與皖南煙葉公司共建原料保障基地單元。建設之初,雙方就形成了統一的建設理念——“立足大農業,搭建大平臺,實現大保障”。雙方約定,共建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協議,深化基地單元合作內涵,基地除向工業企業提供煙葉原料之外,還定制化、個性化供應大米、瓜果、土雞、土雞蛋、稻田鴨等優質農產品。在滬皖現代煙草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和黃山焦甜香科技示范園建園以來,已累計合作完成31個項目研究,安徽工商合作開展黃山焦甜香功能性原料研究,既有利于彰顯焦甜香特色,又為煙農增收培育了新的增長點??
基地單元建設由“單一”變“雙向”,基地產品由“單產”變“多產”,工商雙方合作渠道被拓寬,農產品的信息渠道、銷售渠道和物流渠道也被打通,煙農與企業職工互惠互利。僅2017年,皖南煙葉公司向工業企業提供綠色、生態多元產品,交易額達到163.6萬元。
皖南煙葉促農增收工作成效明顯:主業和多元化產業已累計為煙農增收5億元,多元化產業科技貢獻率已達71.3%。預計2018年煙農戶均收入可達到35.9萬元,其中多元化產業戶均收入3.13萬元;戶均純收入12.35萬元,多元化戶均純收入7700余元。不僅如此,在宣城現代功能農業科創園,長三角生物功能產品研究院項目、滬皖現代煙草農業高科技示范園提升項目、明美藍莓科技園項目和安徽中煙香料園項目等一大批項目進駐落戶。
科技引領產業發展,皖南煙葉產區促進煙農增收工作的經驗可圈可點。“宣城現代功能農業科創園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程,讓我們看到了皖南煙葉人身上洋溢著的擔當實干、艱苦奮斗、奮力創新的精神,感受到煙草行業維護國家利益、樂于回報社會的價值觀與社會責任感。”對于皖南煙葉人所作出的努力,宣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冬云給予了高度評價。
煙葉正壯、綠意正濃。2018年,皖南煙葉人用智慧和創新探索出了一個新模式,打開了產業增效、煙農增收的一片新天地!